質檢動函〔2015〕143號
動植司關于明確經加工來自白蠟木枯梢病疫區白蠟木屬板材及木制品進口檢疫要求的函
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白蠟枯梢病菌(Chalara fraxinea)最早于20世紀90年代初在歐洲白蠟樹上發現,2007年開始在歐洲快速蔓延,對白蠟木屬樹種構成嚴重威脅。目前該病害已經擴散到歐洲大部分國家,造成了嚴重林業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為了防范白蠟枯梢病傳入我國,總局與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在2012和2013年聯合發布公告,禁止從歐洲部分國家進口白蠟木屬的種子苗木、原木和鋸材。
近期,有企業通過直屬局向總局提出申請,希望進口來自疫區國家但經過高溫長時間處理后的板材??偩纸M織檢科院等相關部門進行了風險評估,認為經過高溫長時間處理的板材及木制品攜帶活性白蠟枯梢病菌的風險較低?,F明確具體檢疫要求如下:
一、允許進口來自白蠟木枯梢病疫區經過高溫長時間加工處理后的白蠟木屬板材和木制品。
二、加工處理的指標為,板材或木制品去皮,厚度不超過30mm,經過66℃以上持續處理24小時,處理后含水度低于20%。
三、相關產品須隨附出口國所出具植物檢疫證書,并且在證書中注明熱處理的溫度和時間。
四、來自非疫區的板材須隨附原產地證書。
五、所有白蠟木屬板材或木制品均須在口岸對枯梢病菌進行查驗,并對疑似癥狀取樣送實驗室鑒定。實驗室結果出來前,貨物不得放行。如檢出白蠟木枯梢病菌,貨物做退運或銷毀處理。
六、本文中所指的白蠟木枯梢病疫區,是指質檢總局和國家林業局2013年聯合發布《關于防止白蠟樹枯梢病傳入我國的公告》(156號公告)中所列明的國家,以及后續可能調整的國家或地區。
請各局向相關進口企業進行宣傳,并在口岸嚴格核查單證和現場查驗。
動植司
2015年7月23日
新聞來源于: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